1、避暑
芒种时节,天气炎热,汗出增多,耗伤津液,容易出现烦躁、口干口渴等表现,严重的会出现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中暑表现;汗出过多,随着汗液大量排出的还有各种电解质,特别是维持神经、肌肉正常功能的钾,若体内的钾没有得到及时补充,则出现倦怠疲劳、精神不振等症状,严重的可以出现四肢瘫痪。
预防暑热,补充水分的同时要注意补充钾,日常饮食可适量多吃含钾丰富的食物,如玉米、莴苣、鲜豌豆、毛豆、大豆、香蕉、芹菜等。
2、饮茶
夏季暑气过重,以饮绿茶为佳。绿茶性味苦寒,有助于清热、消暑、止渴。但绿茶微寒,不宜过度饮用,否则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对于儿童、老年人或素有脾胃虚寒之人应少喝或不喝。
3、午憩
饭后午睡30分钟左右,有助于减缓疲劳、恢复体力;也可以在上午10~12点的时间段出去晒晒太阳,使人体的筋脉与阳光充分接触,进而达到补充阳气的目的,有利于气血运行,振奋精神,正所谓“春夏养阳”。
芒种到,防苦夏,养生显得尤为重要。芒种过后养生要遵循的四大原则,祛湿又防病!
1、养生原则:勿贪凉,天热先别急着开空调
芒种后气温升高加快,为了散发体内热能,此时人体毛孔扩张,出汗增多,若过度贪凉,易导致热伤风的发生。
要注意补充水分,以加快代谢速度,使内热尽快排出。
此时阳气到了最旺盛的时候,我们身体的新细胞会代谢得非常快。此时我们不要急着关闭门窗开空调降温,最好尽量打开家里的窗户,让阳光晒进来,让新鲜的空气流通。
开空调不要让室内温度低于26℃,进入空调房前,最好提前将汗擦干,以免机体忽冷忽热而致病。
特别是身体虚弱的老人,如果天气炎热,要充分利用这个时节,如果天气炎热难耐,尽量通过其他方式,如风扇、清洗等其他方式降温。
2、饮食原则:食宜清补,苦夏不苦
芒种苦夏开始了,人们常常没有食欲,影响饮食,过多食用冷饮,也会造成脾胃伤害。所以,在饮食上面,一是清淡为主,二是切忌贪凉,三是苦夏“吃点苦”。
夏季饮食应少荤多素,宜多食蔬果谷物类。在果蔬中尤其推崇“瓜族”,如苦瓜、冬瓜、西瓜、香瓜等。
夏季在中医“五味”中对应于苦味,主入心经,因此苦味食物大都具有清热解暑、燥湿坚阴的作用,芒种后适当吃一些苦味食物,如苦瓜、莲子、生菜等,对人体大有裨益,正所谓“苦夏食苦夏不苦”。
3、睡眠原则:晚睡早起,午睡补眠
从芒种到夏至这段时间,我们要顺应夜短昼长的季节特征,晚睡早起。
但夏天白昼较长,睡眠容易受到干扰,这时候适当的午睡对身体有很大的好处。对于上班族而言,若不能午睡,也可以闭目养神30分钟。
4、运动原则:适量运动,早晚为宜
芒种到夏至,虽还不到最炎热难耐的三伏天,但是此时气温也已升高,尤其是正午时分。“汗为心之液”,因此午时运动流汗最易伤心。对爱运动的人,建议在气温较为凉爽的早晨或者傍晚适当运动。
运动时必须保证足量饮水,出汗过多,可适当饮用淡糖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千万别贪凉。
1、湿气
随着降雨量逐渐增多,湿热之气弥漫,人体易受湿气入侵,产生沉重、困乏、疲惫、口干、食欲不振等症状。
中医认为,湿邪困脾,因此饮食上要多吃一些健脾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莲子、粳米粥等。
2、熬夜
夏季晚上还是很热,这导致很多人晚上很晚才睡,熬夜看手机、玩游戏。熬夜会打乱正常人体“生物钟”,使人感觉易疲劳,精神不振,人体的免疫力也会随之下降,邪气易乘虚而致病。比如肥胖、神经衰弱、内分泌失调,严重的还会诱发心脑血管事件。
中医认为熬夜是阴阳颠倒有损身体的事,夏季“熬夜”还容易上心火,心火过旺就会心烦意乱、口舌生疮。
平时要保持规律作息、少熬夜、避免情绪过于紧张。
1、丰隆穴
按摩这个穴位能够把脾胃上的浊湿排出去。
此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外侧,外踝尖上八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一天2次,每次3分钟。
2、足三里穴
它是调理脾胃,驱赶内湿的好穴位。
在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处,往下约4指宽,胫骨前缘一横指,一天2次,每次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