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古话叫“天有不测风云”,常用来比喻要有不好的事情发生。而就在前些日子,天津市的城区上空就出现了一种看起来“不太面善”的怪异云朵。有如滚滚浓烟般的铅灰色厚重云层在天空中迅速翻腾,很多市民都表示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云彩,并开始担心这会不会是什么灾害性天气的预兆。
新闻中也提到了,此次引发民众关注的云彩名为糙面云,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表面粗糙的云。它与很多千姿百态的云一样,属于一种自然现象,就像彩虹、雾凇等在合适的气象条件下就可能出现,并没有什么“预示灾难”的作用。
糙面云是波状层积云在锋面(两种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不同的冷、暖气团的交界面,或者叫做过渡带)或强对流天气的作用下,堆积到极限时发生的褶皱,形态多样,是波状层积云进一步发展的极端状况。糙面云的云底有颗粒状的团块,极端粗糙,有强烈扭曲的波状结构,褶皱不规则,形态诡异,加之浓厚、灰暗等特征,呈现出来的样子就容易给人一种恐怖、不适的感觉。 早在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对云展开研究,并撰写了一篇论文,阐述云在水循环中的作用。19世纪早期,居住在英国的气象爱好者卢克·霍华德(Luke Howard)首次对云进行了分类,他根据自己在1801至1841年间对伦敦地区天气的详细记录,将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而要说对云进行系统分类整理的“官方名单”,还要数在19世纪晚期首次出版发行的《国际云图集》,后来在20世纪又再次几经修订。2017年3月23日世界气象日的主题为“观云识天”,并更新发布了《国际云图集》,在此之前,世界气象组织(WMO)已经30年没有更新《国际云图集》了。新版的图集首次以在线数字化形式面世,收录了数百张云图,纳入了一些新的云型分类,其中除了糙面云之外,还有轧卷云、航迹云(有时是飞机产生的蒸汽尾迹)等等。可以说,糙面云得到承认和纳入《国际云图集》,主要归功于喜欢看云拍云的爱好者们。 由于糙面云出现的气象条件比较复杂,且变化迅速,存在时间也不长,所以出现的频率不高;加之一般在这种天气下,人们都在忙着躲避风雨,很少有人还有心情拍照留念,所以留存下来的可靠影像资料不多。而随着摄影的普及和观云爱好者的增多,糙面云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通过中国观云爱好者的观测,糙面云在我国许多地方都出现过。如: 2013年10月14日在北京记录到的国内首次特征较为明显的糙面云。图片来源:计云
图片 2017年6月2日北京出现糙面云(作者:晚睡早起) 2018年4月12日上海出现的糙面云(壹沪文创)
2018年5月7日贵阳出现的糙面云 2021年7月5日天津出现糙面云 糙面云在美国的平原地区很常见,经常出现在早晨或中午的对流雷雨的尾稍,虽然看着像是暴风雨将要到来,但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来源:科学辟谣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