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x
发表于 2022-9-25 21:21:55
来自手机
1967年的“超标”带鱼
& A0 Y* M5 l9 G. A1 {& r1 ?# P: E9 N3 ]$ {+ ~& ]: @
, d$ c- A( L6 P+ j$ i
一九六七年,我上小学。那些年没有升学压力,但冬夏两季,实在难捱。数九寒日,女同学做功课时,大多戴半截式针织手套,书写页下面有块硬塑垫板。她们的字迹,让满是冻疮的红胖手指一陪衬,就纷纷娟秀了。那时上海女孩的手,接触刺骨冷水的机会,比男孩多些。: o( L- r; e0 A) ^: F
, f. h& D9 T$ O6 p
隆冬,向外推开家门,空气冷得锐利。我们虽佝头缩颈,嘴角还是被风吹得上火皲裂渗血;刚结了痂,一张嘴,又绷破。户外,建筑立面的凸处和落水管上,冰凌垂挂。砰地,有男同学在结冰的路面滑倒,口袋里迸出房门钥匙、毛主席像章、分币、弹子、橄榄核、豆腐格子、香烟牌子、红枣、葱油咸味硬糖,五花八门洒满一地。. A" ~# @6 j" x9 I1 Y+ }: w, K
9 x" c k: m0 H8 }
身体热了,蚌壳棉鞋里,生有冻疮的脚趾及后跟,奇痒。多次,我干脆坐定,一直挠,挠到皮破血出,反成一顿爽快。
% E6 t) N& ^5 ~' _8 @; v7 O! W! P: h2 k
童少时代,周日凌晨会去买菜,那是向家长争取来的。暗中设有目标,想把超宽的带鱼,令人瞠目地摆上饭桌,抖露一下能耐。; ^5 j7 r X* p X2 N
/ ]7 v. ~$ J7 w" j; Y) `& [+ y那些年,带鱼、黄鱼、鲳鱼及乌贼鱼等海产品,供应量并不小,但若想买到高品质的,就得比拼谁更早去排队。一开秤,水产档口,会先卖完极少量的超标带鱼。当时上海菜场标宽带鱼,每市斤售价三毛一分。再宽一档,就算超标,卖三毛五分一斤,肉板宽厚,像哥萨克骑兵的马刀一样锃亮挺拔。看着,不会让人想起海之苍茫,只会想到肉质Q弹。上海人嘴上,常要讲个鲜字;广东人则喜欢用甜来称赞食物。那个甜,不是指糖分,而是形容更高级的复合口舌之美。一个鲜,一个甜,把两地人的馋佬相,素描了出来。2 I3 P9 u1 F" I5 g# m
( e; C" G9 l3 U, T1 @祖母喜欢将切段的带鱼,先浸没于红酱油及多味佐料中腌渍,再中油慢煎。喷香的烟气,让整栋楼都不得太平,其中也不乏厌恶者。如果食材新鲜,清蒸应是首选,祖母不是不懂。家里人多,兼顾下饭煞口,才是要义。
4 n' n% t4 R. p4 f7 w N" u
& K4 s3 t/ z. f8 S当年的菜场,早上五点半开秤。0 W8 H2 I# `( |2 ?
% R6 l& Z4 r3 y3 n" I
冬季,四点多,黑而静。上海家庭那时几乎都没取暖设备,室内温度,摄氏零度左右。闹钟,在一个七八岁孩子的耳畔,不顾死活地响了,我伸去掐断铃声的那截手臂,冒着氤氲热气。这一刻,懊恼至极。也就过了一分钟,嘴里丝丝地叫着,我还是将脂肪欠丰的身体,从热哄哄的沉重被窝里抽出。唯恐吵醒家人,不敢弄响一切,贼一般开门出门,还老妪似的挽个篮子。一抬头,哎呀,满天繁星。
1 J4 A/ U; `8 u9 c( `5 ^, e$ X1 U4 y- O6 H
只为了扎一点点台型,一个孩子竟可以悖逆天性,把一己控制得如此自律。
1 l9 B0 [1 V# W' V- b4 t
* `% f$ }+ A6 c居然,是最后那条超宽的带鱼,被扔进我的篮里,让我心如花开。步出鱼档,有位套着黑色橡胶围单的妇人,像是正候着我,并说,可以帮我把带鱼收拾干净。她小弟小弟地唤着我,恳切而不卑不亢。确实想拒绝,我很明白,那条超标带鱼的气势和卖相,经一刮一剪,要平庸下去不少。妇人的眼神,自自然然落在我的脸上,并无压迫和拖拽,这反而叫我无力让她失望。我顺着她,走到她刮鱼鳞的摊位。那里支着一块案板,抹得整洁,鱼腥有限。案板一端,并排挂着两只很大的马口铁空罐。一个装剪下的鱼类边脚,卖给豢猫人家;一个积着刮下的鱼鳞,也未知如何变现。妇人手势利落,全程依着一把剪刀,像是玩耍一般。我站在那里,只听见剪刀叮叮作响,囫囵之中,领受到妇人极不普通的气场。最后,她舀水冲净一切,用一块白纱布擦了一遍鱼身,又拉过几股稻草,在带鱼的中段系紧,打了一个活结,嘱我拎好。这样既不脏了鱼,也不腥了旁物。临走,我很探索地看了她一眼,没有能力发现什么;但那张脸,永不再忘。
7 o* y& R# _" { n: K+ k2 |! @3 m6 ^% [( A, g, m. S* P2 ?
拎着沉沉的带鱼,离开人声鼎沸的菜场,我始终在假意忽略路人的羡慕,不时擤着清水鼻涕,把踌躇满志暗暗藏好。% N" d2 D" t4 R
$ I* S. x8 |) ?/ X3 B
七点不到,心跳加快,踏入家门,即将迎来夸赞。室内极温暖,窗玻璃上满是雾水,空气略感混浊。父母尚未起床,父亲极给面子地,从被窝里抬起头,朝带鱼的方向大致看了一眼,说,“嗯,不错”。父亲的敷衍,五十年后想起,才告识破。当时的得意,晕了我很久,即便双手早冻成胡萝卜的模样。
2 j* U* V1 x3 E+ T2 ^0 J. d) V8 l, g1 N
我对带鱼的钟爱,几十年未改。如今,已没有刮鱼鳞这个行当了。一直没弄明白,当年刮下的鱼鳞,究竟作何用途?% C( }/ l! e0 N& y0 e
! {; j$ r8 s1 K8 X" S- w' F" |& C
还有件事,值得玩味。一位同是中学77届的同学,当年公派留欧,学成回国,事业杰出,地位醒目。同学聚会,他一般无暇出席。仅有一次,班主任八十大寿,在晚宴结束前,他匆忙赶到,和老同学略事寒暄,就护送耄耋之年的老师回家了。这些还算平顺,只是,多人在多个场合告诉我,这位佼佼者的母亲,当年是在菜场刮鱼鳞的。! ]! Y3 _ d {4 |% d. w
1 X6 D+ h3 ]( P2 r8 S
我能明白,把一个有成就的人,与他刮鱼鳞的母亲对接,大概要导出哪几种等式。我也能明白,捞起这个旧事时,人们无外乎会有哪几款心理。此处,将这些个花头,不一一说透,似更相宜。
# C/ ~ {" w: ~- R) p/ O
: f) {7 \2 A3 X$ ]# G u! |3 B: S2 E有朋友说,现代香港,各类事业翘楚,都巴望人们知道他的出身卑微,越卑微越好。他们认为,独立奋斗,才是更体面的。而有些本埠人士的内心,一是对贵胄的仰望,角度之大,和早年比,似变化有限。二是以为低视草根,或能垫高自己。
0 F# M& Y" s5 n3 q% @( X; b+ f4 J5 a. k# A
成年后,有了一点见识,但我还是想念祖母做的带鱼。起锅后,颜色近黑,那是氽炸中糖和酱油的因素,祖母也不追求肉质的完全酥化。烹制时,有人在灶边,酷似文明观摩;祖母的手势里,会故意玩点延宕,偏不在你性急时下手捞起。眼看戏就要过,鱼块又早已在祖母的漏勺里嗞嗞作响。祖母心领神会地夹一小块放在一旁,未等凉了,已在我手上,烫得在两手间跳。慌忙咬一半入口,眼睛就闭了起来。还有什么,能比用手抓着吃刚出锅的带鱼更妙的呢?
& P! L! @2 ?4 A! U9 N' f. _8 N/ A& \
那条超标带鱼,在我个人的编年史里,游弋了五十多年。是它,激活了这些话题,谢谢它。(邬峭来自: iPhone客户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