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华章,精神永铸——写在唐山解放 76 周年之际 记者 韩立强 刘珲 让我们把历史的时针拨回到76年前—— 1948年12月12日。
当晚,广播电台传来特大喜讯:“中国人民解放军已占领唐山,唐山解放了!” 这激动人心的消息如破晓之光,瞬间驱散了笼罩在这片土地上的沉沉阴霾。 雄鸡一唱天下白,换了人间。自此,唐山踏上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征程。 沧桑砥砺正道,历史昭示未来。回首76载峥嵘岁月,“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大钊精神,开滦工人“特别能战斗”精神,艰苦创业的“穷棒子”精神,沙石峪“当代愚公”精神,“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穿越历史的长河历久弥新,一直激励着英雄城市和英雄人民披荆斩棘、奋勇向前。
(一)
解放之初,唐山百废待兴。
然而,这块红色沃土一回到党和人民的怀抱,便迸发出无穷的力量。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唐山人民以无畏的勇气、巨大的热情和勤劳的双手,踊跃投身到建设家园的火红热潮中。
遵化西铺村,燕山脚下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庄。20世纪50年代,王国藩领导本村23户贫农创办了全村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因社里唯一的一头驴还有四分之一的使用权属于没有入社的村民,故被人们称作“三条驴腿”的“穷棒子社”。他们“艰苦奋斗、勤俭办社”的感人事迹,成为全国农业战线上的先进典型和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一面红旗,被毛泽东主席誉为“整个国家的形象”。
1952年,西铺村23 户农户成立“穷棒子社”。资料片
和西铺相距20多公里的遵化沙石峪村,“土如珍珠水如油,满山遍野大石头”。在党支部书记张贵顺的带领下,战天斗地,改造自然,创造了“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的奇迹。周恩来总理称赞沙石峪人是“当代的活愚公”。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在“穷棒子”精神和“当代愚公”精神感召下,冀东沃野生机勃发,山海之间欣欣向荣。
唐山领开放风气之先,创造了近代中国的“七个第一”而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
今日开滦范各庄矿业公司院内,有着多条以省级以上劳动模范命名的“劳模路”。一个个令人敬仰的名字,绽放着开滦工人“特别能战斗”精神的耀眼光芒。正是靠这种精神,开滦历经三个世纪长盛不衰,最高时原煤产量占全国统配煤矿产量的十分之一,洗精煤占六分之一,在特殊时期为国家“出了力、救了急、立了功”。
唐钢,“转炉的故乡”。1952年试验成功的“侧吹碱性转炉炼钢法”,在我国冶金工业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开创了炼钢技术的新纪元。
唐山陶瓷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唐山陶瓷,六百年窑火不熄、匠心不改,被誉为“中国北方瓷都”,特别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研制成功中国第一件骨质瓷,让中国从此进入高档瓷生产领域。
……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唐山在风雨洗礼中发展壮大,写下无数风华,在共和国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仅以工业为例:1949年,全市工业总产值仅1.12亿元,到1975年,这一数字增长至29.41亿元,是 1949年的26.26倍。 (二)
人间正道是沧桑。
1976年7月28日,7.8级大地震袭来,刹那间,天崩地裂,唐山几乎被夷为一片废墟,24万同胞不幸罹难。西方媒体曾断言:唐山从地球上被抹掉了。
这一论断注定破产。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广大军民支持帮助下,唐山人民“其志未灭,其心犹坚”,书写了“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热血长歌——
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周边高楼耸立,绿树成荫。 震后第10天,产出第一车煤;震后14天,电网并网发电;震后28天,炼出第一炉钢;震后不到半个月,重建唐山的规划开始启动;震后一年,工业生产全面恢复;震后第二年,工业产值超过震前水平;1986年6月底,唐山复建完成,同年底,98.5%的居民搬入新居……
风雨多经志弥坚。短短10年,一个更加繁荣的新唐山涅槃重生,傲然屹立在神州大地上。唐山抗震精神,不仅激励着英雄人民创造了人间奇迹,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三)
关山初度路犹长。
进入新世纪,作为传统重工业城市的唐山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资源依赖弊端显现,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开放型经济竞争力偏低,以及产能过剩、污染严重等问题,使得前行的步履格外沉重。
2010年和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唐山,作出“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的重要指示,为英雄城市再创辉煌擘画了宏伟蓝图。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阔步前行在总书记指引的光明大道上,英雄城市气象万千。
工业名城向“新”蝶变——
开滦集团“一块煤七十二变”,构建形成了以煤炭、煤化工、现代服务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的“三柱一新”产业发展格局;河钢唐钢公司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智能制造体系为依托,加速向“制造+服务”型企业转变;中车唐山公司的地铁列车和新能源轻轨列车在葡萄牙、阿根廷“开跑”,“唐山造”享誉世界;超过150家机器人企业形成的机器人产业集群,成为引领唐山智能制造的“硬核”名片……产业向新、质量向优、增长向绿,唐山高质量发展的足音铿锵响亮。
中车唐山公司研制的地铁列车从葡萄牙波尔图市中心地铁站特林达德出发。 扩大开放向海图强——
2023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实现1637.1亿元,连续3年领跑全省。今年1-10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1225亿元,总量保持全省第一。作为开放龙头的唐山港,已开通内外贸航线235条,其中外贸航线通达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个港口,吞吐量稳居全球第2大港口。与此同时,临港产业蓬勃竞发,海洋化工凭海探骊,精细产品附加值攀升,国际市场崭露锋芒;海洋新能源踏浪逐光,海上风机阵列成景,绿电入陆点亮城乡……
唐山港京唐港区集装箱码头堆场(无人机照片)。
乡村振兴铺展画卷——
2023年粮食总产量299.6万吨,是1952年的3.2倍;农业结构从种植业“一家独大”到农林牧渔“全面开花”;农村公路、自来水、网络覆盖、快递服务等基础设施全面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全面进步;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050元,连续18年保持全省第一,农民生活水平节节攀升……
玉田县唐自头镇农村公路。
社会民生全面进步——
铁腕治污,“钢铁围城”“重化围城”“污染围城”等局面已全面改善;就业渠道日益拓宽,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明显提升,2023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2497元;2020年末,大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为14.4%,比1990年提高13.4个百分点;2023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0038个,人均预期寿命从建国初期的40岁左右提升至2020年的77.87岁;文旅融合尽展斑斓画卷,古老的评剧、精美的皮影在新时代舞台上演绎着新的故事;评选发布“文明标兵”,活跃在街头、社区、公共场所的“红马甲”志愿者,成为凤凰城一道温暖靓丽的风景线……
评剧演员在唐山河头老街水上集市前登台献唱。
征途如虹,天翻地覆慨而慷!2023年,唐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33.3亿元,距“万亿俱乐部”只差“临门一脚”。 (四)
76载壮怀激越,似一部凝聚坚毅与梦想的巨著在时光深处徐徐展开,每一页都写满奋斗的故事。其厚重,岁月的霜雪无法侵蚀;其光芒,时代的风云无法遮蔽。
穿越时空,精神代代相传。在李大钊纪念馆,在唐山地震遗址公园,在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在沙石峪、西铺,每天游人络绎不绝,用心用情感悟精神的力量。唐山人民于每一个历史的关键节点,都会紧紧凝聚在一起,踏平坎坷成大道。
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大道如砥,追梦脚步不止。76载,对于一座城市,正值风华。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之上,“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唐山篇章的恢宏长卷,这是对 “五种精神” 的生动诠释,是对无数奋斗者的至高礼赞,是这座城市在新时代奏响的雄浑乐章。
这乐章,如黄钟大吕,响彻云霄。 文字来源:唐山劳动日报/唐山发布记者 韩立强 刘珲
|